对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25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吉农议案〔2025〕15号)
张凯代表:
您在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预制菜产业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国内预制菜产业发展情况
预制菜 60 年代起源于美国,80 年代成熟于日本。90 年代我国出现了净菜加工业态,在一线城市相继开始发展。2000 年前后我国半成品菜发展速度比较快,出现了半成品预制菜的生产企业,主要是对肉禽和水产等原料进一步加工,受到餐饮界热捧。2011年以来,全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数量呈上升趋势,2015 外卖爆发增长,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行业企业首次突破 4000 家,2018年突破 8000 家。2020 年受疫情影响家庭预制菜消费出现井喷,全国新注册企业 1.25 万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研究显示,2021年全国预制菜相关企业主体约 7 万家,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3400亿元。2023 年将超过 5000 亿元,预计“十四五”末达到 1 万亿元。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 2025)工作规划》预测,目前国内 预 制 菜 渗 透 率 已 达 到 10%— 15% , 而 到 2030 年 将 增 至15%— 20%。广东、山东、福建、江苏、河南等省份在预制菜行业居于全国领先位置,行业龙头企业有恒兴集团、国联水产、龙大美食、味知香、圣农、三餐有料等,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
原农业部 2016 年下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 2020 年)》,首次提出“预制菜肴”概念。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2024 年 3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属于预制菜;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速冻米面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不属于预制菜。
国内预制菜产业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餐饮连锁化及外卖发展,推动预制菜行业走向成熟。预制菜能够大幅降低餐厅运营成本。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超过 74%的连锁品牌有自建中央厨房。有第三方机构估计,2022 年全国 70%的外卖商家以料理包加热的方式来代替现做现卖。
二是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加速预制菜发展。家庭小型化趋势、女性逐步走入职场、工作压力增加是需求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据美团数据,预制菜消费者中一二线城市占比达 80%,年龄大多在22— 31 岁。
三是技术应用创新,助力预制菜品质升级。随着研发水平和冷链物流技术的进步,预制菜完全可以实现不用
防腐剂的保鲜,且口感、色泽、质量、营养价值已经接近餐厅水平。
四是投融资市场活跃,加速预制菜行业布局。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 8500 余家。2021 年至今,预制菜企业增势明显,2024 年一季度新增注册是上年同期 15 倍有余。红餐产业研究院统计,预制菜领域在 2021 年、2022 年均有超 30起投融资项目,金额从千万级到亿级不等,包括珍味小梅园、花花食界、银食等品牌。
二、全省预制菜产业总体情况
据艾媒金榜发布《2023 年度中国各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水平排行榜》,我省金榜指数 74.56,排名全国第 21 位,前三名为广东、山东、河南,辽宁13 位、内蒙古 17 位、黑龙江 22 位。
(一)总量规模日益壮大。据调度,全省一定规模的预制菜加工企业有 40 户,主要分布在人口集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其中长春市 11 户、延边州 11 户、吉林市 7 户,占全省预制菜企业总数的 72.5%。长春市馨合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近年来新涌现的预制菜加工企业,首创人参等十六种口味锅包肉,在上海进博会等全国各大展会中备受关注,荣获 2024 年中国国际预制菜比赛金奖,产品已经入驻欧亚集团、比优特超市、大润发等大型商超,服务全国两万家餐饮店,预计2025 年产能达 3 万吨,产值有望实现 3500 万元(2024年产值365 万元)。
(二)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2024 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规范明确预制菜范围,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制菜加工工艺等进行界定,明确禁止添加防腐剂,要求实行冷链运输。吉林省按照要求,积极予以落实,推动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
(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我省企业发展预制菜产业意愿日益增强,一批预制菜重点项目正在启动建设。据调度,2024 年投资 1000万元以上的预制菜项目有 15 个(其中亿元以上的 9 个),项目计划总投资 32.8 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 11.3 亿元。珲春诚阳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 4.2 亿元建设水产预制菜及附属配套设施项目,达产后年产水产品预制菜 4 万吨,可实现产值 4 亿元。东丰农林食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计划投资 2.6 亿元,目前已完成1 亿元,该园区建成后可为 30 余户预制菜企业提供场地等全方位服务。珲春老姬食品海产品预制菜加工基地、大安晟牧公司禽肉预制菜等一批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四)设施设备和生产技术不断完善。全省从事预制菜加工的企业有 8 成自建冷链仓储设施,配备冷链物流车辆 340 多台套,氮气锁鲜包装、螺旋速冷加工、智能控温卤制、气调包装等先进技术普遍应用,去年以来预制菜企业设备投入就达 5.1 亿元、技术投入3500 万元。吉林正大仓储库容 2.2 万吨、
冷藏车 14 台,德大、厚德、榆香豆制品等预制菜加工企业均有相对完善的仓储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了预制菜产品省内全程配送。
(五)产品研发具备一定基础。吉林农大食品学院、吉林大学食品学院、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吉林工商学院等科研院校均有专业团队从事预制菜产品研发等工作,陆续开发出肉制品、水产品、豆制品等具有东北特色的预制菜肴。吉林工商学院建立了预制菜研究平台,获批“吉林特色肉类菜肴加工技术创新实验室”,组建了由中国烹饪大师等组成的技术团队,开发出人参江米鸡、酸菜扣肉等系列产品,与省内预制菜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部分产品已经投放市场,“酸菜扣肉”荣获 2023 年第十一届中国(武汉)食材电商节金奖。
三、下步工作安排
依托现有预制菜产业发展基础,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重点在创建园区、育强主体、品牌打造等方面发力,全力推动吉系预制菜产业做大做强。
(一)差异化建设预制菜产业园。统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等项目资金,支持市县依托现有产业园区,通过优化整合、“腾笼换鸟”、合作开发等方式,建设或改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预制菜综合产业园区,涵盖农产品食材供应、预制菜加工、仓储物流等功能区,实现“一园多区”全链条发展。比如,依托皓月集团建设“牛肉预制菜产业园”,在珲春市依托珲春海洋示范区建设“海产绿色预制菜产业园”,依托东丰县农林食品产业园建设“预制菜加工产业园”等。
(二)培育预制菜领军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评定中,优先认定一批预制菜龙头企业,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依托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评选“吉林省十佳预制菜企业”,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指导预制菜加工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行业头部企业。梳理全国预制菜行业龙头企业清单,协助地方政府招引广东安井、郑州千味央厨、广州酒家等国内预制菜头部企业入吉投资。
(三)选树吉系预制菜品牌。推出吉菜 IP。推动以“吉菜”为主要特色的预制菜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吉菜爆品。挖掘吉系预制菜品牌文化内涵,开发一批如满族八大碗、朝鲜族美食等特色爆款吉菜产品。研发预制菜新品。鼓励科研院校、预制菜企业联合餐饮行业进行技术攻关,研发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吉系”特色菜品,推出一批体现吉林风味的预制菜新品。加强吉菜推广。开展多种形式的吉系预制菜新菜品鉴、名菜评定、美食大赛等活动。
(四)加强预制菜扶持措施。依照国家相关政策,配合我省相关业务厅局,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适时制定配套预制菜扶持措施,充分发挥我省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支持我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2025 年 5 月 23 日
我要评论